2007廠商共促會之目前獸藥企業及技術服務的現狀分析
目前,獸藥企業及技術服務的現狀分析
副總經理 白金貴
剛才劉總講了如何打造綠色廠商關系,那么下邊我結合當前獸藥市場的現狀,重點講一下:做為經銷商如何更好配合當前時期的技術服務。那么從這么幾個方面展開講:
一、當前時期,生產商、經銷商以及養殖戶共同的迷茫與困惑:
自從有了獸藥GMP認證、獸藥標簽及說明書備案制度、地標升國標等政策的實施,不斷提高了獸藥生產企業的門檻,再加上我國現有的規模養殖小而散,治重于防,防治措施不規范,獸醫衛生制度不健全,市場的無序化競爭,使得企業的人員費用越來越高。客戶的忠誠度越來越低,促銷力度有增無減,使得企業成本較高,銷售費用越來越大,使企業一定程度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。
對于經銷商來講,同行越來越多,競爭越來越激烈,由原來的門市坐等,改變為上門服務,而且養殖戶越來越挑剔,真正體現了客戶是“上帝”,經銷商的利潤空間也越來越小,再加上獸藥GSP的實施對經銷商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,對經銷商來講,生意不如從前,生意越來越難,對于養殖戶來說,也是叫苦連天,疫病越來越多,疫病越來越難治,養殖風險越來越大,養殖利潤越來越低(不過07年養殖利潤可以)。一定時期內,所有與畜牧有關的企業和個人,怨聲載道,表現出更多的是無奈與無助。(2006年3000萬行業人士下崗轉業)
鑒于當前的狀況,提高養殖水平,減少用藥成本,在一定控制上防重于治,科學用藥,這些工作,有待于我們這些獸醫工作者來完成,售后服務、技術員就充當著就個角色。但是,售后服務這個龐大的隊伍,在企業里占據著相當大的銷售費用,它吃掉了企業的一大塊利潤。所以說,售后服務人員利用的得當于否,直接關系著企業的效益和發展,為了更大更好的發揮其能力,需要經銷商與獸藥企業間應更好的配合,共同來完成。那么首先介紹一下獸藥企業。
二、技術服務的發展歷史
1、1990-1999 年,技術服務模式為專家會議式技術推廣
當時獸藥生產企業數量并不多,競爭也不夠激烈,相當一部分人還鐘情于批發商,獸藥市場剛剛進入買方市場,養殖戶對獸藥和獸醫技術認識不夠深入,另外企業也未建立技術服務隊伍。公司主要靠外聘專家或公司內部技術骨干,通過會議、座談方式進行技術和產品推廣。
2、1999-2001 專業型服務隊伍初見雛形
為什么定在99年,因為在99年末,征宇在業界首家自建了技術服務隊伍,組織有一定臨床經驗的大中專優秀畢業生,組成了一個技術服務隊伍,當時建設技術服務隊伍時動機也很單純:
A、彌補技術型之空缺(客戶外出或出遠門)
B、幫助盡快推廣產品和技術
C、客戶繁忙時協助經銷商做技術和產品推廣
當時這支隊伍很受歡迎,服務成員是大部分來自邯鄲農專學校,因為當時邯鄲養殖量大,學生動手能力強,還有一定臨床經驗。我們招生也很嚴格,初試復試要過好幾關。并且招人數不多,當時大部分學生就業還有一定困難,當時規模也不大,十來個人的樣子,并且不讓長久坐診。最長一個月,初期的技術服務隊伍同現在有所不同
A、“大鍋飯”機制,無完善的績效考核機制,不與銷量掛鉤。
B、重技術推廣,輕產品推廣。(可以不用征宇產品,我們只是一項附加服務)
C、隊伍規模小,不單立部門,從屬于銷售部門。
D、企業功利意圖不明顯,終端競爭不激烈。(當時省局一位領導說:征宇這個公司聽說不錯,有個服務小分隊)
E、服務形式單一,以坐診為主。
當時,想象技術人員受歡迎的程度,客戶將其奉為上賓,養殖戶也奉為神圣,受到了不一般的禮遇,技術服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很高,工作無壓力,也無阻力。加上當時疾病治療容易控制,技術人員責任感和工作熱情都很高,但當時唯一的一點是若長期坐診一點,技術人員有逆煩感。但技術人員心情是好的,工作也得心應手。
3、2002年-2005年各企業技術服務隊伍建設處于新盛發展期:
當企業看到技術服務對營銷的巨大作用,獸藥企業紛紛效仿,派駐技術服務人員到基層,提供技術支持與產品咨詢,加上2001年獸藥企業呈膨脹或增加,企業紛紛將銷售終端下沉,好多獸藥批發商被架空。甚至有些企業直接做到了終端市場,因此,經銷商提出需要技術員的呼聲越來越高,都為了搶奪有限的終端市場,尤其對于一些新生的獸藥企業,甚至技術服務的派與否,做為了市場準入的必要條件。一時間獸藥企業尤其河北禽藥企業,加大了對畜牧專業畢業生的拼搶,我說說當時有一年,邯鄲農專畢業生(畜牧)380人有一企業招生計劃宣傳條幅上寫著:招畢業生500人。全部招走都不夠,可見畜牧專業的畢業生多么搶手,當時統計,大學生就業率最高的就數畜牧專業的學生。只要拿到畢業證就有工作,為了滿足經銷商對技術員的要求,企業難免在技術員的素質和能力上降低了門檻,出現了技術人員良莠不齊的現象。技術服務處于了鼎盛發展期。當時獸藥經銷商也大幅增加,沒技術或養幾年雞都可開門市。沒技術廠家派技術,市場甚至出現了幾個技術員同時拼搶一個養殖戶,更增加了養殖戶對技術人員的不信任感。養殖戶甚至認為,個別技術員為賣藥而不擇手段,使企業技術服務形象大打折扣。市場處于了一種無序化的惡性競爭。反應出的問題也較多,技術服務存在的問題和弊端也一一暴露。同初期技術員表現也不同特點。
◆部門單設,成立了服務部,薪酬與業績掛鉤。
◆隊伍規模成倍擴大,變坐診為出診。
◆企業間終端拼搶明顯。
◆技術服務費用的增長使銷售費用居高不下。
◆企業功利性明顯,為賣產品而服務。
4、2006-2007年,技術服務出現暫時性的衰退:
2005年,豬鏈球菌病,2006年,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疫病暴發,導致存欄大大降低,養殖行情進入低谷,市場容量減少,企業營業業績大受影響,獸藥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,部分經銷商無法應用企業技術服務,技術服務發展受限,部分技術人員對行業失去信心,紛紛轉行,另謀職業,企業因為過高的銷售服務,也有意識地壓縮人員,技術服務出現了暫時性的衰退(2006年統計,有3000萬人下崗轉業)。
5、2007-2010年,技術服務的盤整期
2007年養殖行業,主指養禽業,迅速回暖,基層經銷商對技術人員需求呼聲日漲,但對技術人員的要求也不斷提高,但因目前技術人員流動性大、周期縮短等原因,優秀技術人員不能充實到技術服務隊伍,導致技術服務隊伍在質和量上難以不斷提高,企業的技術服務隊伍成了長不大的侏儒(一會我們分析其原因)。技術服務模式和內容面臨著徹頭徹尾的變革,因為技術服務存在的資源浪費嚴重,任何事物發展總有一個內在規律和趨勢,那就是運用社會資源最省,創造社會效益最大(舉例:人用藥的醫藥代表不規范時都往醫院跑)
二、目前客戶需要的技術服務人員類型
㈠專家教授型:這一類人在技術上出類拔萃,能熟練解決區域養殖問題,能給用戶提供完善的藥物和營養和飼養解決方案,在技術上和產品推廣上有一定的權威性,業務熟練,技術精湛,令人折服,這類人較少,一般為企業老技術員。
㈡業務攻關型:發揮個人技術專長,、幫助經銷商開拓或維持市場,拓展疆域,拼搶養殖用戶,提升銷量,需要口才好、社交能力強、溝通力和親和力好,能說服養殖戶實現現實購買,能夠獨立開發市場(流動服務)。
㈢伙計幫忙型:彌補老板人手的不足,不再突出技術人員的技術實力,只是給老板打打下手,輔助老板完成診療工作,例如作藥敏抗體等等,老板不想讓技術人員樹立技術權威,個人技術權威形象不愿受到干擾和影響。
㈣業務銷售型:老板為了實現市場開發的需要,、擔任著經銷商、業務員的角色,從事的活動也是純粹的市場銷售活動。
㈤外來和尚會念經型:老板技術在當地不被公眾認可,但有一定的技術功底,借企業技術人員之口,述借 人 之名,行己之實,從而達到技術產品推廣。
三、技術服務人員的現狀和發展存在著問題
①戶口在城市,長年工作在農村,農民進城打工,我們進村為民。
我常給技術員講,我們農大畢業的學生,大多來自農村,現在又服務農民百姓,我們應為自己感到自豪和驕傲,別忘了我們是養殖戶的天使,借此來激勵大家,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。
②工作不能說苦,薪水不能說低。
因為我們選擇了這個行業,就決定了我們的工作環境較差,既然選擇了這行,就要愛這一行,尤其夏天。雞糞臭味熏天,動物腐敗的味,解剖時能好受嗎?技術服務的工作確實很艱苦,有些技術員離職就是實在受不了氣味,一剖雞就想嘔吐。患上了心理疾病,我記得我沒干這個之前,就聞不了雞糞味,一聞就想吐。自從干上這行,一聞就很高興,為啥?雞多。
③基層危險,安全沒有保證。
被狗咬傷,摔傷等事件時有發生。舉例:一女孩離職,干了兩年,她媽快得心臟病了。她很愛這行,獨生女。
④搞的是技術服務,但經銷商內勤工作又不能不做。農活又不能不幫。
說到這一點,我強調一下:適當干點家務是可以的,但農活最好別讓干。我們不是農民工,其實農忙時那個技術員家里也有地,想請假回家幫農忙,公司都不準假,結果……技術員有時心里也不是滋味。
⑤技術高,服務未必好。有些人技術很好,但不擅言談,溝通力不好,社交差。
⑥技術成熟,經濟有了基礎,會脫離技術服務,選擇離開,獨立創立。
所以說,技術服務成了長不大的侏儒。
那么另一方面,技術服務發展存在的問題,談到技術發展,我們可以給現實中的技術服務定個義。
技術服務:就是為了終端競爭的需要,實現拼搶終端市場的目的,企業所采取的一種以專業技術推廣為手段,以專業人員為水平,以產品推廣為目的的一種商業活動,是獸藥企業實現渠道下沉,實現產品現實銷售的一種商業活動,是企業銷售活動的延續和重要組成部分。
那么,技術服務在一定階段內,有其存在的必要性,但其發展又受到一定限制
①企業對技術服務缺乏戰略層面的長遠規劃:它只是競爭的產物,臨時之舉。在組織建設上管理上薪酬設計上,人員組織與培養上,缺少科學系統的長線規劃。比如有些公司為了能招到技術員,銷售5000元產品工資可給2000元,那么選擇企業能發展 技術資源浪費嚴重。
②技術服務效率低,效益下滑
技術服務是競爭的產物,那么,什么叫競爭,競爭就是讓不該活的讓其悲壯的死去,這就叫競爭,企業間競爭就是讓一部分不該活不能活的企業死掉就叫競爭,技術服務的競爭就是使技術服務成本上升,效益下降,乃至一部分企業因入不敷出,要么放棄技術服務,要么放棄市場,只有企業死,行業才會整合,才會升級,才會進步,2006年,有多少企業給技術員放假,辭退甚至虧損倒閉。其實企業服務成本的上升,加大了產品推廣成本,眾多的技術員都去拼搶有限的市場,會造成大量的人力資源浪費,服務效率低下,企業效率下劃。
③技術服務人員綜合能力普遍下降,職業周期縮短以及流失率高:
一方面企業不必說優秀技術員就是剛畢業搶都搶不過來。舉例,今年招生情況,張家口和邯鄲農專。另一方面是經銷商大呼技術服務人員普遍能力低下,一撥不如一撥,并且職業周期縮短,流失率高。分析一下原因,總結如下:
A、中國正步入休閑社會,基層工作環境之差以及之苦讓好多技術人員選擇了離開。
現在的大中專畢業生大多已是80后了,沒有受過苦,享受時代成果的愿望比較強烈,大大區別于70后時代的人,并且大多數80年后出生的人大多家庭富足,沒有吃苦的必要,吃苦只是為了鍛煉需要,因為現在獨生子女多,不能吃苦。我們每年招生要提問,在家排行老幾,老大喜歡要,獨生子女不愿要,老小也往后排。我們在座的也都有子女,咱家孩子是不是也比較嬌慣。在座的我們都吃過苦。那么還拿我們吃苦的標準來要求二十二三歲的人,肯定不現實。我記得我十幾歲上初中時,住校每月的生活費是9.5元,是定額份飯,初中生活對我印象最深,我覺得沒有什么苦不能吃的。但現在的學生就不一樣了,比如對吃的住的要求就高。生活不習慣啦,去河南老吃面啦,像東北技術員愛吃米飯,說吃饅頭吃得胃酸,還曾有一老技術員,結婚較晚,懷孕后本打算再干一段,后來辭職時說,正好是夏天,每天中午吃拍黃瓜、饅頭米湯、怕營養趕不上,影響孩子發育。我問就讓你一個吃這個?她說,老板也吃這個。事業心較強,自己又不好意思說……當然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都解決溫飽問題了,但確實有一部分人,對技術員過于苛刻。有一年輕小伙子說,曾經我們的一個客戶,冬天的玉米粥喝到第三碗時,老板娘臉就一拉,不高興。后來技術員說啥都不去這服務了。
B、另一原因,技術服務成了吃“青春飯”的職業
因為大中專畢業生,一畢業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,尤其女同志,還要承擔更多家庭責任,趁沒結婚,趕緊干兩年,結婚后來自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,就不能再從事本工作。我們有一女技術員,結婚后,公婆不想讓其出來做技術,懷孕三個月時,被經銷商摩托帶著摔了三次。后來,怕把孩子摔掉了。也選擇了離開。
C、一線技術服務工作環境差,危險系數大,信息封閉,工作壓力大,個人空間狹窄,自我價值實現困難,促釋技術人員選擇了離開
表現在比如說居住條件,有一部分技術員就居住在倉庫里,可能是住宿緊張了點,不過也要說得過去。因為他們不是乞丐,只有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,他們工作才能順心,才有干勁。比如說,被狗咬傷是經常的事,有多少個經銷商站在關心的角度,為其打疫苗?騎摩托摔倒了,有多少人關心的說去醫院看看吧。甚至有些人出現交通事故后,經銷商扔下的話是,打電話,看公司怎么解決吧。更有部分人,家里放著電動車,讓技術員騎自行車下去吧。工作效率怎么提高。東北技術員在下了大雪,卻是走著。還有部分人,將技術員當賊一樣看著,防著,有必要嗎……當這些問題反應時,大部分技術人員眼里噙著淚花……我從內心也很心酸,所以,我們公司開始對客戶評星級,經銷商的星越少,公司的扶持與支持也會越小。
工作壓力大,甚至個別技術員患上了憂郁癥和失眠等,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和精神疾患。隨著基層濫用藥和疫病發生的復雜化,導致疾病診治的難度增加,來自養殖戶和經銷商的壓力也相當大。上個月,東北一技術員要辭職,說厭倦了這種工作。但是又沒找到其它工作,后來了解原因是:經銷商出診時經常問他,有把握沒,能管用嗎?用藥成本是不是高了,等等。給其造成了極大的壓力。
D、對技術員的關心不夠,有生活在最底層的感覺,也是原因。
我們經常給技術員講,要將客戶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來看待和解決。于是技術員說,有個別經銷商一家三口,加技術員四口,早點煮三個雞蛋,誰不吃……技術員不吃,吃完晚飯,老板娘說:小李你洗洗碗。還有這么一件事,夏天,一女孩子沖個澡,老板娘會說,你別用我這個,別用我那個。要不天也不涼。你到外面那個小棚去洗吧。是不是有點過分?雖然是一些小事,但是深深的傷害了這些有文化的技術員。他怎么積極工作?
E、整天看臉色行事,隨便改處方,對醫療事故推卸責任,也是原因之一。
技術員賣貨多就高興,貨沒賣出去就拉下臉來,還對技術員的處方有懷疑,隨便改處方。不尊重他們的技術。對發生的醫療事故不是勇于承擔,反而推卸責任……
當然我談到的這些問題不是存在于每個人的身上,而是發生在某些人身上。另外技術員的綜合素質也參差不齊,也并非做到了盡善盡美。比如:早晨起床晚,下午下市場也比較晚,比較懶。愛上網等等。因為技術員大部分時間是外勤,技術員在外,需要經銷商更多的是配合和監督。那么現在我將征宇公司對技術員的堅持“八講”和“八不準”說一下:
“八講”就是:
1、講工作績效;2、講公共利益(包括公司、個人、客戶、用戶);3、講學習創新;4、講文明禮貌
5、講愛崗敬業;6、講衛生觀念;7、講工作方法;8、講技術創新。
“八不準”就是:
1、不準接受客戶饋贈,出診養殖戶永不拿一針一線,更不準在養殖戶家喝酒;
2、工作時間不準穿無袖背心、短裙、短褲,不穿奇裝異服;
3、不準講空話、大話、不驕傲、不驕躁、不頂撞顧客;
4、不準參與家庭內部事務評論;5、不準與客戶發生正面沖突;6、不準用客戶電話打私人電話;
7、不準與現金及門市賬目有直接接觸;8、不準向用戶泄露公司機密。
以上是我們公司對技術員的要求,也希望大家能夠很好的配合。
四、基于當前時期的現狀,企業如何提高服務效率。
①科學規劃技術人員的薪酬體系,科學評價,充分調動技術人員的工作積極性。
②加強培訓,升級管理,對技術服務人員進行全方位,多層次的培訓其專業技能。提高其營銷水平,適合技術服務的發展。
③重點加強技術服務人員的心理承受能力訓練,以適應復雜的環境,科學釋壓。
④加強對客戶審核:采取對應原則,將適合的技術員指派到合適的地方去,遵循效益和優先原則,避免資源浪費。
說到派遣原則:
A、效益原則,應考慮長期和短期利益的結合原則,科學評估,避免浪費。
B、優先原則,實習人員誰培養誰優先安排,信用級別誰高優先安排。
C、誰最有派遣價格誰優先安排。
加強企業、經銷商、業務員及技術員間的相互溝通。本次也就是一個溝通會,工作上、事業上,我們相互理解和支持,互相鼓勵和毛病,提高整體協作意識,交性互動、和諧發展。尤其技術員,心理壓力比我們重,工作比我們苦。我們一定在心理上理解、行動上支持,盡量實施些更多的人性化管理。當然有很多經銷商已經做到了。比如一、將技術員當自己的孩子一般關心,天涼了,還沒拿衣服,找一件衣服先避寒。秦皇島有個客戶,在生活上給技術員一個很好的環境,過一段買魚、割肉改善一下,但在工作上嚴格要求,誰工作都很賣力。山東臨汾一客戶,看技術員賣貨少心情不好了,主動說,別著急,我這幾天多和你跑跑市場,把量補上去。張家口有一客戶,經常和技術員開個玩笑,打會兒撲克,把他們當作自己家里的一員來看,從而釋放了技術員的工作壓力。還有的技術員病了,客戶陪床護理,讓技術員休息兩天,技術員反而不好意思,往往病未痊愈,就投入工作了。還有技術員回公司時,主動送到車站,看安全上車,才肯放心。……這些又使技術員有太多的感動,爭搶著到這樣的客戶家去服務,可見我們的鼓勵和微笑多么重要。比起那些,一講某個客戶,技術員都不想去的經銷商,技術員在工作上絕對效果也不一樣,成績也不同。
在此,我舉個例子大家去體會:
說村子里,有兩口井,一口村南,一口村北,村子里的水位很高,地下水十分豐富,兩口水井,清澈甘甜。開始時候,村南人喝村南的水,村北人喝村北的水,水卻很旺,總也汲不干。后來有一天,村北的井里落進了井旁白楊樹的葉子,有些人就不來村北汲水了,他們挑著水桶到村南,反正也差不了半里路,也賣不了多少力氣,村北的井就閑了下來。村北的井它很高興,自己終于不用再擔心水桶咕咚咕咚吊到自己的心臟深處,那討厭的打水聲了。自己想多安靜就有多安靜,可以望望頭頂的藍天,多自在。心里暗暗覺得村南的井太傻了,整日忙碌著從地底引水,又讓人將水汲去,討厭的水桶上上下下,一點安靜都享受不了。一年、兩年過去了,村南的井更忙了,村北的井更悠閑了。一天,一老太太去村北的井汲水,結果村北的井水已經發臭,后來再沒人來村北汲水,它成了一口廢井。村人商量著將它填掉。聽到人們要填掉自己,村北的井害怕極了,他傷心的找到村南的井,村南的井惋惜的告訴他說:“能接納也能給予,一口井的水才能變甘甜。只接納而不給予,活水就變成了死水,就會變腐,變臭。自己就廢了自己,到頭來就只能落個填掉的悲劇命運。”
井靠接納、給予才能保持自己的永久活力,人不也是如此嗎?
一個只想接納而吝嗇于給予的人,總有一天他會變腐,變臭,惹得眾叛親離,成為一口生命的廢井。
以上,主要重點說了一下有關技術服務方面的事。我相信,大家都能正確的看待和對待,也會同企業一道充分利用好我們有限的技術資源,發揮其最大的能力與優勢,共同來解決和面對一切困難。
五、接下來時間,我簡單談一下,鑒于當前的市場狀況,經銷商如何應對
現在的獸藥市場可以說是一片混亂,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,促銷力度一浪高過一浪,況且企業都打著GMP認證已通過的旗號,產品的同質化嚴重,價格差距也較大,員工待遇也較高,客戶的返還高的驚人,業務員吹起來,能沖破天,一時間搞的獸藥經營企業不知所措,辯不出是非,一方面農業部不斷通報,重點監控企業,一方面又冒出許多不知名的新生企業,在07年的第二季度抽檢中,通報了有幾十家,無此生產企業的名單,除了電話是真的,其它全是假的,大大影響了獸藥市場的正常運行與發展,嚴重影響 正規經營企業的市場運行,好多獸藥經營企業很迷茫,以后如何經營,如何發展,是否也充實到這個惡性競爭的環境中來,混黑也摸一把,經營內心充滿著矛盾。
對于廠家與商家永遠是矛盾的統一體,既存在著利益上矛盾,又存在著合作上的統一,廠家總希望經銷商回款能及時,與廠家的配合到位,減少退貨,對政府干預能及時協調,誠信經營。
對于商家總是希望廠家送貨及時、產品質量好、新品上市快、服務及時、技術員水平高,另外,還有產品價格要低、返還要高、能夠賒銷等等。所有這一切從某個層面講,都沒有錯,物美價廉是我們所期望擁有的,但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一個廠家是:產品質量最高、價格最低、政策最寬、服務最好、促銷力度最大、還能賒銷。
在這種情況下需要經銷商能夠沉住氣,堅持自己的經營之道,對于優秀經銷商來說,應具有較好的經營理念:
首先,與廠家之間的合作理念:生意要想做好,借助廠家的優勢,就很關鍵,畢竟企業來扶持一個門市,相對容易得多。有些經銷商“很會”做生意,對待養殖戶看的比上帝還“上帝”,對待廠家的業務代表來講,他就是“大爺”。其實,經營無非就是“名”和“利”,良好的口碑,也很關鍵,一傳十,十傳百的效應可是一筆無形可觀的財富,直接影響著生產的發展。
其次,與廠家之間要有合作意識,不要“重利忘義”
經銷商在經營上,在產品的選擇上應該有主次之分,有些客戶,不管什么產品,哪個能賺錢就賣哪個,哪個廠家政策寬就進誰的貨,到頭來,也沒爭取到主營廠家的最大支持,貨底子剩了一大堆,退貨還無門。
第三,對廠家的原則性問題不應過分要求
經銷商對于原則性出價格問題,隨便討價,有時客戶的要求,業務員很做難,對于企業來言,就是貨款,有的經銷商隨便克扣業務員貨款的同時已破壞了正常的關系,但提醒一句,凡是在價格上能談下來的業務員,一定是吃了差價的,不能與他打交道,因為廠家的產品定價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。
第四,只顧短期利益,不顧長久發展
講誠信的企業,沒有一個只顧一時之利,不求長久發展,有些老客戶經常一起探討一些問題,河南一客戶,給我講說:白經理是不是我的經營思路不對?我問她都做生意十年了,做的還很好,怎么有這個想法,她說,門市對過那家店,只要養殖戶進門,從來沒空手回去的,不要這個,就得拿點那個,而自己,有時候,養殖戶想用點藥,自己看沒必要就不讓他們拿,自己常常很矛盾,其實,她的生意很好,尤其發生疫病時,門市人來人往,關鍵她門店經營就是高在疾病治療上了,說明一點,她經營理念真正站在養殖戶角度考慮問題了,所以說她的生意是做的長久的,她的經營考慮的是長久發展。
第五,尋求合適的合作廠家,
我想,沒有一個經銷商希望經常更換合作廠家,除非想欺詐,那么在選擇廠家時,不僅選產品,更重要的是看這個企業有沒有發展理念,沒有理念就沒有方向,因此要選擇理念先進的企業。有些經銷商不是在搞經營,而是在“賣產品”,不考慮產品的性價比,一味追求返利高低,其實單純考慮返利是錯誤的,因為,返利高低誰都能做到,無非羊毛出在羊身上,唯獨一個公司的形象、品牌、產品文化是無法效仿的(一個公司打著XX產品與征宇XX產品配方相同)。山東一客戶曾說過,征宇哪都好,產品也好,員工也好,返利太低,我認為也是,單從一個層面講確實是,但是征宇公司在做產品生產時,從來不小氣,包括飲水量問題,所有經營者包括我希望多標飲水量,老百姓好接受,但是質檢與開發決不同意(他們是對的,我們錯了)。
在此,我特別強調,政策越死,業務員無權,區域經理做不了主,管理越嚴格越規范,這樣的企業越應該與他們合作,因為這樣的企業在靠制度管人,而不是靠人管人,這樣的企業一定有發展前途。舉兩個例子:
第六,過于依賴業務員,與廠家的合作中,業務員成了保護神
有的經銷商與業務員關系很融洽,其實是對的,但是,過于依賴,甚至過分相信,每個人的道德底線是:利己不利人,利人又利己,怕的是損人利己和損人不利已,我們要求客戶簽字回執。有些人就不簽,其實是錯誤的,這是廠家對上家的保護,應該配合,共同維護一個正常的業務關系。
第七:經營缺思路,不注重提高自己。
有些經銷商把經營不善歸罪于外在因素,不在自身上找原因,遇到問題和困難就埋怨廠家不配合,怨行情不好,怨養殖戶挑剔,唯獨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不思進取,總之眼看著別人做,只顧眼前,個人利益高于一切,如是這樣生意永遠做不大,三五年內可能是看技術,5年之后,經營好的絕對是思路好的。
不管獸藥市場有多大風浪,有多少暗礁,都希望大家能辯清方向。最后以一個故事作為結束。
一群年輕人常常結伴在一泓深潭邊釣魚。令他們奇怪的事,有一個漁夫總是在譚上邊不遠的河段里捕魚,那是一個水流湍急的河段,雪白的浪花嘩嘩的翻卷著,一道道的波浪此起彼伏。這是一段魚根本不能游穩的河段啊,怎么會有魚?
有一天,有個好事的年輕人放下釣竿去問漁夫:“魚能在這么湍急的地方留住嗎?”漁夫說,當然不能了。年輕人又問:“那你怎么能捕到魚呢?”漁夫笑笑,什么也不說,只是提起他的魚簍在岸邊一倒,頓時到出一團銀光。那一尾尾魚不僅肥,而且大,一條條在地上翻跳著。年輕人一看就傻了,這么肥這么大的魚是他們在深潭里從來沒有釣上過的,他們在潭里釣上的,多是些很小的鯽魚和小鰷魚,而漁夫竟在河水這么湍急的地方捕到這么大的魚,年輕人愣住了。
漁夫笑笑說:“潭里風平浪靜,所以那些經不起大風大浪的小魚就自由自在地游蕩在潭里,潭水里那些微薄的氧氣就足夠他們呼吸了。而這些大魚就不行了,他們需要水里有更多的氧氣,沒辦法,它們只有拼命游到有浪花的地方,浪越大,水里的氧氣就越多,大魚也越多。”漁夫又得意地說:“許多人都以為風大浪大的地方是不適合魚生存的,所以他們捕魚就選擇風平浪靜的深潭,但他們恰恰想錯了,一條沒風沒浪的小河里是不會有大魚的,而大風大浪恰恰是魚長大長肥的唯一條件。大風大浪看似是魚兒們的苦難,但這些苦難卻是魚兒們的天然給氧器啊!”
大風大浪這些“苦難”是魚的“給氧器”,而那些人生坎坷和困苦是不是我們人生的“給氧器”呢?我們總是在為自己營造和尋覓人生的風平浪靜,我們總是在躲避生命里的風和雨,我們豈不是成了靜潭里的那一尾尾小魚呢?
水流湍急,浪花飛濺之處有魚,命運沉浮,人生坎坷將砥礪出巨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