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雛雞呼吸道,比成年雞發病率高?
呼吸道問題是整個養雞過程中不可避免的,很多的時候是防不勝防的,在跟很多養雞場的技術人員交流時,都覺得雛雞的發病率比成年雞的發病率高。
雞在育雛期間發生呼吸道問題,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嚴重影響其生長發育,增加管理成本和用藥成本,嚴重的會給日后生產帶來較大隱患甚至巨大損失。
而在育雛期間所發生的呼吸道問題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,
一是雞苗自身因素;
二是育雛期間管理不周所致。
雛雞呼吸道比成年雞發病率高的原因:
1、雛雞是“稚陰稚陽”之體
“稚”是幼稚、嫩小、不成熟的意思。“陰”一般是指五臟六腑的形體結構、四肢百骸、筋肉骨骼、精、血、津液等有形物質。“陽”一般是指體內臟腑器官的各種生理活動。
“稚陰”、“稚陽”表明雛雞時期體內無論是在屬陰的形、質方面,還是在屬陽的各種生理活動方面,都是不成熟、不完善的,其生理含義為:臟腑嬌嫩,形氣未充。
“稚陰稚陽”的病理意義為:雛雞抵御病邪侵襲的能力較成雞差而容易生病,患病后病情的變化很快、很大,往往可形成一種寒熱虛實錯綜復雜的病況,即“易寒易熱,易虛易實”。
雛雞之陽既是“純陽”又是“稚陽”,即既不成熟完善,又在蓬勃生長,且總是陽比陰生長得快、多。陽氣既是生命的動力,又是抗病的主力。
“證”是某一特定情況下,某些明顯的、易變的病理特性之總括,而“體質”則是相對穩定的生理特性,但證和體質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。
通過對體質的辨識有助于對證的判斷,雛雞為稚陰稚陽之體。致病易由表入里,易見寒證,也易見熱證,且以急證、里證、虛證為多。又雛雞因臟腑嬌嫩,特別是肺脾腎常顯不足,故應多注意肺脾腎之證。
2、舍內溫度變化
雛雞對溫度反應敏感,既怕冷又怕熱。剛出殼的雛雞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,因而體溫調節能力差。
初生雛雞個體小,羽毛稀,無保溫能力,體溫要比正常雞低1-2℃。在低溫下,雛雞感到寒冷;相反,當環境溫度過高時,因雞無汗腺,不能通過排汗的方式散發體熱,雛雞也會感到不適。
白天溫度高,雞群需要通風,晚上溫度低需要保溫,晝夜溫差大,雞舍內溫度如果掌控不好,雞在13-25日齡時,因通風需求的逐步加大,溫度需求的逐步降低,這樣與外界的溫度變化產生巨大改變,雖然舍內溫度變化不大,雖然自己管理的也很到位,空氣質量、舍內溫度都很好,但雞群也容易發生了呼吸道病。
3、疫苗防疫應激
雛雞體小嬌嫩,抵抗力差,育雛時應精心飼養管理,提高雛雞體質,并認真搞好育雛舍內的環境衛生,嚴格執行獸醫防疫制度。
4、環境粉塵與雛雞羽毛刺激
在15日齡左右,雞群處于絨毛脫落期,因外界溫度高的原因,雞舍內干燥,風機開啟,將雞舍內脫落的細小絨毛吹起來,被雞群呼吸進入呼吸道黏膜,雞群就會打噴嚏,引發呼吸道為主要原因。
5、育雛舍相對濕度低
空氣干燥,雛雞呼吸時會帶走大量水分,造成呼吸道粘膜抗病力下降,容易感染呼吸道病。55-65%的相對濕度是合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