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養系統下 每頭母豬需要多少空間?
據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和外展中心負責人介紹,養豬生產者在確定每頭母豬所需空間的時候,不僅需要考慮豬圈的最大容量,而且還要考慮到母豬福利和母豬性能表現。
如今,在現代養豬業中,母豬限位欄的使用大受爭議。養豬生產者為了更加有效利用起豬舍空間和設施,已經連續使用母豬妊娠欄超過30年時間。通過妊娠欄的使用,生產者還能夠對妊娠母豬提供個別的護理。但是,由于公眾對母豬的福利問題關注度非常高,美國已有八個州通過立法規定,禁止母豬妊娠限位欄的使用。此外,到2017年完全淘汰母豬妊娠限位欄。歐盟則在2013年完全取消限位欄飼養母豬制度。
在養豬生產者將限位欄制度改為群養體系時會有面臨哪些問題?群養體系下,母豬和母豬之間存在個體競爭,因此,每頭母豬需要更多的空間才能達到原有的生產力和福利條件。然而,更多的空間又意味著圈舍可容納的母豬數量減少,即:每個單位面積的產出減少,從而導致盈利減少。養豬生產者在將妊娠欄取代為群養系統的時候,有沒有可能飼養和以前一樣多的母豬?
在同一個面積大小的圈舍中,將一般的妊娠限位欄(7英尺長×22英寸寬,即:2.1米長×0.6米寬)改成群養體系,但同時還要飼養同樣數量的母豬,則每頭母豬分配到的空間約為16平方英尺(即:1.5平方米,見表1)。現在問題在于,這16平方英尺的面積對母豬而言足不足夠?要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必須了解群養系統下,每頭母豬需要的最小空間面積。
母豬所需的最小空間必須滿足幾個條件:能夠完整容納母豬身體尺寸(長、寬);有足夠的空間讓母豬可隨時調整姿勢、進食、飲水、排便等。而這當中,母豬采取的姿勢是最終決定最小空間面積的因素。母豬一生中,80%的時間是躺臥著的,躺臥的姿勢均為側面(橫向),而這樣的姿勢與其他姿勢相比占據的空間最大。因此,每頭母豬所需的空間大小最小要滿足其無障礙躺臥,且不會壓到其他母豬。
現在,科學家運用一條公式來計算每頭母豬采取不同姿勢占用的空間面積,這條公式是:A= kW0.66,其中,A為面積(單位:平方米),W為體重(單位:公斤),k為母豬從站立到躺臥過程中不同姿勢的代表系數,k值在0.019到0.047之間變化。如果母豬是完全躺臥的姿勢,而且有足夠空間讓母豬腿部伸直,那么,此時,母豬所需的空間面積A=0.047W0.66。此外,母豬在從躺臥到站立、從站立到躺臥過程中也需要移動。這些姿勢的變化所需的大致空間可由公式A= 0.046W0.66算出,算出的結果與母豬完全側臥所需的空間很接近。因此,公式A=0.047W0.66可作為計算母豬所需最小空間的最合理的公式(見表2)。
?
每頭母豬所需的空間與地板類型、環境溫度、群體規模和豬場管理密切相關,因此,在將豬場改造成群養體系時,要綜合考慮上述因素。
歐盟對群養母豬所需的空間有一個標準的要求:必須為每頭成熟母豬和后備母豬分別提供至少24平方英尺(即:2.2平方米)和18平方英尺(1.7平方米)的空間。和歐盟相比,澳大利亞的標準定得更低。澳大利亞要求每頭母豬或后備母豬所需空間至少為15平方英尺(1.4平方米)。美國目前沒有對群養母豬所需空間設定強制性的標準。截止目前為止,養豬業中為群養母豬提供的最小空間面積記錄是16平方英尺/每頭母豬(即:1.5平方米/每頭母豬)。
有限的空間可能帶來母豬問題,如皮膚損傷增加、免疫力低下。因此,在確定群養體系下每頭母豬所需的空間面積的時候,養豬生產者應該考慮的不僅是圈舍容量,同時還要考慮母豬的福利問題和生產性能。
在充分考慮以上設計后,根據群養情況將豬舍劃分為:休息區、采食區、飲水區、排泄區等福利區域,不僅滿足母豬自由行動的需求,以及休息、采食、飲水、排泄等福利行為,更滿足精確化、智能化的生產需要。
猜你喜歡